|

第79章巾帼不让须眉的房东老太太(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大禹治水利千秋,围涂抢险福万家,浩然正气总指挥,巾帼英雄沈秋华。

命运多舛,一波三折,远离故乡打工的我,现在租住的地方在江南的一个小镇的农村————盖北镇的丰棉村,这里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我的新房东老太太名字叫沈秋华,八十八岁高龄的老人了,乐观快乐,欢度晚年,这是一个世上少有的五世同堂,含饴弄孙,后代子孙们都环绕在膝下,一大家子,几十口人和睦相处在一起,欢天喜地,欢声笑语,这是一个典型模范的”五好”(思想品德好、文明礼貌好、遵纪守法好、尊老爱幼好、和睦相处好)家庭,模范共产党员户,一家老少,年龄最大的是沈秋华老人的老伴陈永桂,出身贫苦人家,现在九十一岁,这位老人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久经考验,火线上入党,后转入地方工作,现在是一名国家的离休老干部,陈永桂老人身材魁梧,相貌堂堂,身康体健,刚正不阿,活的非常地潇洒,他们家中最小的是一个玄孙男孩,刚刚出世九个多月,小家伙一颦一笑一哭一闹,都是非常的逗人,可爱极了,是他们全家人的宝贝疙瘩,大家都喜欢这个陈家的第五代的小人儿。陈永桂和沈秋华二位老人的这个家庭里面,是老中青少幼五大结合,光共产党员就有十二个人,是一个光荣之家,他们一家五代人居住在一个占地面积非常大的院子里面,这个院子分前院和后院两大部分,年龄大了的长辈们,都是住在前院的平房,不用上高爬低,方便来去自由,年龄小的后辈年轻人,全部都是住到后院新建造的一栋五层高的楼房里面,虽然睡觉不在一起,但是他们一家人的吃喝,却是都在一起,按照辈分的大小来安排座位的排序,非常的和睦和谐,这么多人聚在一起用膳,笑语欢声,其乐融融,大家一起共享天伦之乐,艳羡了周围许多的人家,许多次下班回来,我都不好意思,因为他们一家人,从来没有把我当做是一个外乡居人篱下的人来看待,而是就像自己家里的什么亲人一样的关心我,照顾我,他们一家人,隔三差五就给我送吃的喝的,实在让我难为情,礼尚往来,而我给他们送过去自己买来的东西,他们一家人都是从来不肯接受,总是让我不要见外,胡乱破费买东西,花那些不必要花的钱,我买来的东西,还是推来推去的又回到了我的身边,长此以往,我还如何继续在他们的家里住的下去,万般惆怅,实出无奈,我只能是每次回老家的时候,给他们一家人买些我们当地的土特产,我的老家在北方,盛产的这些土特产,江南的地方根本就见不了也买不到,我的诚意,他们一家人不收也得收下,只有这样,才能让我的心里面不再过意不去,能够好受一些,继续在他们的家里面住下去了。

往事如梦,记忆芳菲,我清楚的记得,当初我从宋笑天和杨梅小夫妻俩遇难身亡,风光大葬,与尤大海闹下了别扭,他背着我卖掉了那座豪华的大别墅后,遁迹消踪,不见了踪影,为了心安,对得起宋笑天和杨梅小夫妻俩,我苦苦的在茫茫人海中寻找着两个苦命的孤儿孩子,那个时候,我是放下了自己打工的工作,寝食难安,焦虑焦急,流离失所,居无定所,那天我漫无目的的来到了丰棉村,打听两个孩子的下落,终究无果,决定暂时先寻找一个住的地方,安定下来,再想法设法去寻找那两个苦命的孩子,我问了许多人家,都是让我失望,心里难受,一直担心章那两个苦命的孩子,我跑的筋疲力竭,偶然间在巷道口碰到了沈秋华老人,我就向她打听是否知道她们村子里面哪家有空闲着的房屋需要出租,价钱多少,都是无所谓了,我不能一直住在大街上,我急需要找一个能够住人的地方落脚,没有想到,刚听完我的问话,老人就哈哈大笑着说:”大侄子,你可是问对人喽,别的人家有没有空着的房子,我不知道,但是,我家就有一间现成的空闲着不用的房子,只是在五层的楼上面,上下有点不方便,你随我来,上我家,咱们去看看那个房子,看好了,满意了,咱们再说房租的价钱,你看如何?”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没有想到,连续几天寻找两个孩子,我跑得是十分的疲倦,我疲累不堪,却是还没有住的地方,没有想到,我只是这么随便的一问,这个老人家里就有现成的空房子等着我去住,冥冥之中,好像是上天故意要这样给我安排好了似的,知道我要忙于寻找那两个苦命的孩子,让我找一个住处,不需要到处找寻,耽搁时间,真是好的不能再好了,我欣喜若狂,嘴里连声说着:”谢谢大娘,你老人家前面引路,咱们这就上你家里看看房子去吧。”

”大侄子还真是一个爽快人,我老太婆平生最喜欢的,就是和你这样的人打交道,莫怪大娘舌头尖,正直人说话不打弯,和大娘接触多了,你就知道大娘我的为人了,大娘喜欢管闲事,村里人都说我老太婆就是一个闲事通,该我管的不该我管的,只要是知道了,我就要过问,帮助乡邻和睦相处,化解矛盾,讲文明,树新风,促和谐,就是大娘我每天要做的事情,现在,咱们不说这些没有用处的话,大侄子着急找住处,一定跑了许多冤枉路,看你的样子,就知道怎么回事了,大侄子,你跟大娘来,咱们去上我家看看那个房子,楼层高,我不知道你中意不中意,如果你看好,中意了,咱们今后朝夕相处,彼此之间慢慢地再去了解不迟,假如你没有看好,嫌楼层高,上下不方便,不中意住我的家里,那就随你便吧,算咱们没有这种缘分住在一起,现在,反正我已经老了,眼看就要九十岁的人了,时日无多,每天在家里都是没有什么正经的事情做,走东家,上西家,今天这里遇见你,权当算是我老太婆闲着没事干,找人聊了半天天,解解闷逗逗乐吧!大侄子,我要回家吃饭去了,你跟上我来家里看房子去吧。”

来到了沈秋华老人家里的后院,上了五层楼上面,我看到了她说的那间空房子,是个刚刚装潢好了的新房间,窗明几净,宽大明亮,水电空调厨房和卫生间是应有尽有,安装的非常齐全,落地大窗漂亮迷人,通风换气,非常方便,让我看过以后,非常的舒服满意,出门打工几年了,我还从来没有住过这么好的房子,包括公司的宿舍在内,都没有这间房子住着舒服,我即刻就和沈秋华老人商量房子的租金问题,谁料,沈秋华老人却这样说到:“大侄子,既然你选择看好了这个房间,那你就搬来住吧,至于房子的租金,我还没有考虑好,你看着给点就行了,咱们不必要讨价还价,反正我家的这间房子,盖好了以后,一直没有人住,它闲着也是闲着,让你住到里面,权当老太婆我在给后辈儿孙们集福,大侄子,我观察你衣服破旧,年龄不是很大,也就五十岁左右吧,却是满脸的皱纹,满头的白头发,你是不是遇到了什么事情?家里到底有啥困难?也是,谁人家里有钱,还会背井离乡,独自一个人出门在外面打工呢?大侄子,大娘家里的房子是新盖的,还从来没有出租过,我也不知道现在租房子的行情,需要不需要办理什么租赁的手续,既然不知道,哪些方面,咱们就全部免了,大侄子,你如果真得遇到了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或者你的家里面确实有什么大的困难,不妨说出来,大娘帮忙给你解决,如果你确实有什么难言之隐,不方便外人知道,那么,大娘就不问了,大娘我开门见山,直截了当的对你说,给不给大娘的房租,也没有多大的关系,你放心大胆的搬过来住就是了,我们一大家子人,要有三十多个人,告诉你说,我和我老伴,原来都是国家的干部,我们两个人,都有离退休的工资,我们的儿孙们都是干大事业工作的人,我们一家人,没有一个人会在乎那么一丢丢的房子租金,倒是你,出门在外,打工养家糊口,不容易啊!看到你现在的这个样子,大娘就会想起来我们一家人过去的一段艰难的岁月,不堪回首啊!多亏了党和人民**改革开放,才是我们一家人过上了现在幸福的生活,中国共产党,真是伟大英明啊!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毛**思想,坚持***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真是利党利国惠民,好极了啊!盛世之年,我老太婆容颜焕发,仿佛年轻了几十岁了啊!大侄子,大娘告诉你说,咱们翻身不忘共产党,幸福不忘改革开放,五十六个民族大团结,携手并进,共同建设我们的大中华,不要把金钱看得过于重,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的东西,是拿金钱买不到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正是我们伟大的民族光荣传承的美德,大娘还是那句话,你有啥困难,就给大娘说,大娘帮不上忙,还有我的儿孙们他们呢?”热情似火,不问来由,竟然仅颦看到我的衣服,就敢肯定的断定我一定有什么大的困难,老人不想收我的房租,还让我放心胆大的搬来这个崭新的房间里面住,这在我们的当今社会,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竟然还会有沈秋华这样心地善良的好老人,不要房租,给儿孙们集福,这样的好事情,我没有听错了吧?我的脑袋瞬间空白,茫然无措,不知道怎么说?沈秋华老人看到我一副窘迫不知所措的模样,笑了,老人说:”大侄子,大娘这个人,一辈子说话都不打诳语,不会拐弯抹角,刚才我说的话,是不是把你给吓住了?大侄子,你不要害怕,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谁没有过难处,大娘考虑过了,这个房间是我的几个孙子孙女他们集资,共同建造起来的,我这样让你搬过来住,他们回家来,肯定不会同意,他们绝对不会答应让你在这里白白的住宿,话说回来,就是我的几个孙子孙女他们不做什么计较,还有几个孙媳妇和孙女婿,他们肯定要埋怨我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糊涂,常言道:儿孙自有儿孙福,不给儿孙做马牛,还有一句话,叫做天上不会掉馅饼,诚然,我不收你的房租,你住着也不会那么踏实,再说,几个集资盖楼房的孙子孙女们和孙媳妇孙女婿们,他们一起回来家里,我该如何给他们说明白,怎么样交代他们,大侄子,依大娘来看,咱们这样吧,这间房子,如果按照正儿八经的办理租赁的合同,下不了五百块钱,大娘我观看你这个人面相老实,忠厚本分,彬彬有礼,很会做人,为了能够给孙子孙女和孙媳妇孙女婿他们一个交代,堵住他们的嘴,每个月的房租就按一百五十块钱来收取,水电费咱们单另算,你看咋样?”听到沈秋华老人报出来的这个房租数字,我给吓了一跳,再次确认一下,我提着的一颗心,才渐渐地平复,归回了原位,这么好的房子,这样便宜的房租,我不搬来住,岂不是个大傻瓜吗?我没有任何的异议,一次性给沈秋华老人交了半年的房租,兴冲冲的我,就愉快地搬到她的家里面来住了,我们房东房客初次见面,合作愉快,皆大欢喜。后来,她的孙子孙女们回来,木已成舟,也不好说什么了,我就一直居住到了现在,再也没有搬家。

住的时间长了,我们彼此都是十分的了解,不知不觉中,我好像成了这个大家庭里面的一员了,所有的人,对我都是非常的好,除了沈秋华老人和她的老伴陈永桂我称呼大娘和大伯外,他们的儿子女儿和我都是兄弟姐妹相称,而他们的孙子孙女以及重孙子重孙女和玄孙子,都有他们各自文明用语的称呼。

”人要光明磊落的活着,不管顺境逆境都一样,这是幸福的基础”,这是沈秋华老人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道尽了她灿烂辉煌的人生。沈秋华老人的实际年龄和她本人的面貌很不相符,八十八岁的老人,她耳不聋,眼不花,牙齿不脱落,没有白头发,走路不要拄拐杖,小跑起来赛小伙,那个身体,简直就是好的不得了,这个老人慈眉善目,说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晰,字正腔圆,很是好听,她精神抖擞,走路慷锵有力,赛过许多的年轻人,这个老太太,非常的麻利,各个方面表现出来,都是与众不同,沈秋华老人不仅会唱歌,会跳舞,而且还会打太极拳,八十八岁的她看起来,一点都不显得老,反而是精神矍铄,满面红光,老人每天都是早早就起床了,和老伴一起先出门在外锻炼一下他们的身体,然后按时回家来吃早饭,吃过早饭后,老伴儿在家看门户,沈秋华老人就要开始她一天自己给自己拟定好了的工作安排了,她走街串巷,十分的忙碌,她和蔼可亲,主动的与村民们座谈,给大家义务宣传崇俭尚德,倡导文明,移风易俗,树立新风,破除迷信,相信科学,有病就看,相信医生,尊老爱幼,勤俭持家,她满腔热情,希望村民都能够做到家庭和睦,邻里有爱,互相帮助,社会和谐,积极传承家风出贤良,弘扬正气化民风,她积极的在村子里面推动移风易俗,倡导文明的新风,她经常这样说:”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义务宣传当前我们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言传身教,因材施教,教育大家遵纪守法,爱党、爱国、爱家乡,出入村委会,号召农村的年轻党员干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必须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起模范带头的表率作用,建设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每一个村干部都必须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要有担当,领导人民群众干在实处,事事都要走在前头,勇敢的站立在时代的潮头,敢为人先,积极倡导生态环境文明的新风,领导大家同舟共济,共同建造美好的家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退休后的沈秋华老人甘愿为社会奉献余热,乐此不疲,天天如此,风雨无阻。到了晚上,我下班回来出租屋,总是看到这个老人和她的老伴儿两个人不是坐在客厅沙发上聚精会神的看电视新闻联播,就是躺在院子里面的躺椅上一丝不苟的听收音机里面国家新闻的广播,沈秋华老人和她的老伴儿两个人都是人老心不老,他们夫妻二人总是时时刻刻都在关心着我们国家的大事,就是这样,这个老太太每天的时间,都是被她自己给安排的满满当当,没有一点点的空隙,看到这里,我想,许多朋友一定发笑,说一对农村里面行将就木的老太太老头子,棺材瓤子两个,大字可能都识不了几个,还要看电视新闻联播、听广播关心国家的大事,我这不是胡编乱写瞎扯淡吗?其实不是这样的,你们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我的这个新房东老太太沈秋华和她的老伴儿,他们夫妻二人可不是普普通通的乡下农村的老太太老头子,那些普通的像们两个人年龄这么大的农村老人,也许每天除了吃喝拉撒睡,有可能就是大家想得那样是大字识不了多少,或者纯粹就是文盲,当然也就什么都不懂得,得过且过,混吃等死算了,而沈秋华老太太和她的老伴儿却是与众不同,他们夫妻二人都是优秀的中国共产党的党员,正儿八经的国家退休老干部,他们两个人的文化水平比起一般的同龄人高了许多。沈秋华老太太的一生,留名青史,彪炳后人,泽泽生辉,闪亮发光;沈秋华老太太的故事,精彩绝伦,荡气回肠,感天地,泣鬼神。她当之无愧,是一名真正的共产主义的好战士,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女中豪杰的一个典型的代表人物。

沈秋华老太太生于上个世纪的三十年代初期(中华民国二十年),童年时代,经历过我们中华民族国难深重的抗日战争时期,看到过我们伟大的中华儿女同仇敌忾,抵御强虏,一致对外,看到了我们国家最后打垮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赶走了日本鬼子,全面抗战胜利;青年时候,她又经历了三年国内解放战争的生死搏斗,看到了军民鱼水情、深得民心拥护的英勇的中国共产党人打垮了腐败无能的国民党反动派的**,推翻了千百年来一直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以后,广大的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群众翻身做了国家的主人,扬眉吐气,热血沸腾,激情四射,积极投入到社会主义的建设洪流之中,青春年华的沈秋华也和大家一样,心情愉悦,喜气洋洋,翻身农奴把歌唱,感谢英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她积极地报名参加了革命的工作,表现特别的突出,于一九五六年三月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队伍,成了一名光荣的共产主义战士。新社会新中国,不分彼此,讲究民族团结,男女平等,干革命工作风风雨雨,经历了几十年,在大是大非面前,沈秋华从一个啥也不懂的黄毛小丫头,变成了一个勇敢的共产主义革命的女战士,经受住了党对她的一次又一次的考验,赤胆忠心,光明磊落,出类拔萃,因此,我说她是一个出色的、合格的、优秀的中国共产党的好女儿,巾帼英雄,一点都不为过。现在,在江南小镇盖北当地的这个地面上,只要一提起盖北的抢险围涂工程的建设,人们就会不约而同的想起来上个世纪的六十年代末期和七十年代初期阶段,曾经担任过当时的盖北公社水利抛坝抢险指挥部总指挥工作的这位沈秋华老人,对她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抢险救灾的丰功伟绩,是众人齐夸,赞不绝口,异口同声,津津乐道,许多年龄大了的老人总是在教育自己家里的年轻人的时候,讲沈秋华老人为了保护家园、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废寝忘食,忘我工作,亲临险地,水里泡着指挥大家抛坝围涂、抢险救灾的故事,鼓励孩子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沈秋华老人那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珍惜时间,掌握真知,造福社会。虽然现在时代变迁了,世风日下,人心不古,世态炎凉,但是,对于为人民服务过的那些有功之臣,祖国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人民更是不会忘记,永载青史,流芳百世。

沈秋华老人当年飒爽英姿,巾帼不让须眉,抛石围涂,抢险救灾的故事一直都在当地的民间中传颂着,经久不衰,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后辈年轻的共产党员、国家干部慕名而来探望这位富有传奇色彩、功绩卓著、德高望重的沈秋华老人,他们向沈秋华老人学习,奋发图强,积极向上,他们都是才华出众的国家栋梁,是一方地方上的父母官,他们来看望沈秋华老人,就是代表党和人民没有忘记她这个为人民服务了大半辈子的老党员、老干部,他们说要向沈秋华老人学习,发誓要做人民的好公仆,模范带头的执行好党的各项惠民利民的好政策,落细落实,坚决经受住各种各样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的腐蚀侵袭,做到不贪污,不腐败,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他们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沈秋华老人恪尽职守,奉公守法,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大公无私,公而忘私的革命精神,积极创造好的业绩,争取留名青史,昭示后人。

沈秋华抛石围涂抢险救灾的事情要追溯到上个世纪的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六九年的期间,地处杭州湾南岸的盖北公社,由于遭受到台风大潮的频繁袭击,沧海横流,浊浪滔天,大堤倒塌,一大片一大片的良田被肆虐的洪水无情的淹没,盖北公社解放塘的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万一解放塘保护不力,被洪水侵袭,后果难以想象,为了确保盖北公社一点七万亩的土地和两万四千多人口的生命财产的安全,盖北公社的党委书记马云峰,本着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任的态度,决定建立盖北公社水利抛坝抢险指挥部(在上个世纪的一九八一年后,改名为盖北公社水利指挥部),燃眉之急,他临危授命了党委副书记沈秋华担任这个新成立起来的抛坝抢险指挥部的总指挥,领导全公社的社员群众即刻行动起来,积极抛坝抢险救灾,确保万无一失,

抛坝抢险救灾,这个任务十分的艰巨。沈秋华是盖北地面上土生土长的人,她的娘家和婆家都在盖北公社,对当地的地理位置非常的熟悉,她深深地知道,杭州湾江道不稳,割塘流水直迫解放塘,决堤倒塘的险情随时都可能会发生,洪水狂虐,救灾抢险,难度巨大。那个时候,已经人到中年的沈秋华,硬是颦着她对新中国的热爱,对党的事业无限的忠诚,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高度负责任的革命乐观主义的精神,决定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困难面前,她没有退缩,她忘记了自己是一个女人了,依然决然的挑起了这样的一副重担,留名青史,就是在这一刻开始了。

抛堤抢险可不是像小孩子过家家那样闹着玩耍的,它是需要大量的石块,来强堵洪水的肆虐和蔓延。险情严峻,时不我待,沈秋华当机立断,即刻在各个大队里面选择抽调了一批有一定的采石经验的行家里手,并且个个身强力壮,总共八十五个人,组成了盖北公社的开山对,也可以叫做采石队,在盖山和群立的夏盖山地段开采石头,为抛坝抢险救灾供应石料。由于洪水实在是太凶猛了,让抢险救灾的任务更加的艰难,抛石抢险救灾的工作非常的繁重,仅仅依靠一个山岩采石头,远远跟不上抛石抢险救灾的需要,没有办法堵住肆虐的滔天洪水,沈秋华再次动员夏盖山半山庵脚下的盖山大队五队的社员十四户和六队的七户人家速速迁移到别的地方暂时安居,开辟了第二采石的地方,增加了采石的人员二百五十多人,日采石方的数量达到了四百五十立方米,保证了抢险救灾工作的需要,出色地完成了盖北公社抛石围涂抢险救灾所需石方的采石任务。

沈秋华亲临抢险救灾的现场进行指挥,身体力行的和大家一起抛石围涂,同甘共苦,保护家园。洪水渐弱,沈秋华站在那里沉思,能否确保盖北公社全社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二线堤塘安全度过汛期,是她担任这个水利工程任务的重中之重,她找来几个行家里手,和她一起观察潮汛,共同分析杭州湾江道变迁的形势,大胆提出来以退为进的战略措施,她的想法是,放弃掉解放塘里面的三千亩土地,成立预防台风突然袭击的抢险突击队,集中人力,争取时间,出奇制胜,突击抢险,抽调精兵强将,加固二线塘,她的思路清晰,切中要害,受到了几个行家里手的称赞。这个方案,上报给了盖北公社的党委,被采纳认可。沈秋华马不停蹄,即刻召开抢险救灾人员大会,研究如何来巩固好二线塘的战略措施,发动人民群众,男女老少齐上阵,一场抢险保塘的人民战争,在盖北地界轰轰烈烈的全面的打响了,日每天都是出动固定的青壮年劳力一万多人,出动农船七十艘,双轮手拉车一千二百辆,独轮车五十多辆,总共运塘渣二十三万立方,挖土方十五万方,石块十八万方,牢固加持,确保了二线海塘安全度过了防汛期,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上个世纪的一九六九开始,沈秋华历次参加县、区和盖北公社组织的围涂工程,在围涂中,带领干部和人民群众勇挑重担,胆识过人,敢打攻坚战,保质保量顺利的完成各项围涂工程的任务,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鼓励和表彰。

上个世纪的一九七四年,沈秋华接到了上级领导的指示,参加七四丘围涂工程工作,县委防汛指挥中心将宽三百二十米的大道堵通任务,交给了盖北公社,接到这个艰巨的任务,沈秋华立即组织召开大道堵通的紧急大会,集思广益,准备充分,在沈秋华的现场指挥下,通过了五百多名堵通队员的迎潮博浪,昼夜激战,大家保家护园,团结一致,齐心合力,突击抢险,终于在大汛来临之际,将七四丘最大的湾通全面合拢,为七四丘围涂工程决战全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到了当时的上虞县委的通报表扬。

多年来,由于沈秋华的杰出表现,多次被上虞县委评为优秀的共产党员、先进生产工作者、三八红旗手,从上个世纪的一九七二年开始,沈秋华连续两届被任命为中共上虞县委员会委员的职务,当选过上虞县主管水利工作副县长的领导职务,她任劳任怨,正气凛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两袖清风,廉洁奉公,工作期间,深得群众的拥戴。

上个世纪的九十年代初期,沈秋华光荣退休了,她回归了故里————盖北镇丰棉村,不松弛,不懈怠,继续发挥着自己一个老共产党员的余热,走东家,去西家,帮忙调解邻里之间的矛盾,继续为人民服务,大家齐夸她退休了,仍然是一个不知疲倦的人。而她却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要时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方得始终。”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和她在一起,简直就是如沐春风,我为有这样的一个好房东老太太,感到荣幸和自豪!

乡村是中国的根,维护生态环境,建造美好家园,齐心合力,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人水和谐,文明国家,进步社会,生态文明,家园共育,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八十八岁高龄的沈秋华关心社会主义新型事物的发展,兴致勃勃的编写了一首符合当前形势与政策的五水共治和垃圾分类的七字”口诀”,妙趣横生,生动有趣,读起来朗朗入口,真正的体现了一个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宽广、伟大的胸怀。她的七字口诀是这样写的:”大禹治水利千秋,五水共治福万家,功在当代大中华,利在万载我华夏。同心合力治五水,生态和谐泽后人。百姓开门七件事,事事都会生垃圾,垃圾分类做得好,分门别类要记牢,残羹剩饭瓜果皮,菜叶内脏绿桶进,玻璃金属可乐瓶,纸盒塑料篮桶装,电池药品杀虫剂,日化用品红桶进,尿片瓷片香烟蒂,快餐用品进黄桶,红黄蓝绿要分清,文明行为多给力,品质生活节节高,子孙后代感谢您!”

不久前,沈秋华老人的老伴、九十三岁的陈永桂老先生先她一步无疾而终,陈老先生是个由部队转业地方的一个领导干部,他一生赤胆忠心,为党、为国、为民,操劳了一生,他”位卑未敢忘忧国”,和他的老伴沈秋华一样,奋斗终生,清白一世,光明磊落,高风亮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敬重。

陈永桂老人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去世的,没有惊动任何人,也没有给自己的儿孙们增添任何的麻烦,走的无声无息,就仿佛是睡着了一样,吃早饭的时候,沈秋华老人才发现自己的老伴已经走了,她没有做任何的声张,尊重老伴的意愿,丧事从简。

德高望重的陈永桂老先生永远的离开了江南地界上这个人人称赞羡慕的”五好家庭”、共产党员模范户,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完了自己既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九十三年的人生历程,驾鹤西去,含笑了九泉。

真诚的祝愿我的房东好老太太沈秋华老人的身体一如既往的健康健康,能够长命百岁,继续发挥自己的余热,造福社会,幸福安度自己的晚年。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