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行草挥毫,写时代风云(求鲜花..(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呼!

吐了口浊气,缓减心中烦躁,他缓缓抬头,不由苦笑。

他知道,终于遇到,任何一次考试,都会碰到的拦路虎了。

“书到用时方恨少啊。”他忍不住嘀咕一句。

八股的体裁在明初,虽然还没有历史后期那么严苛。

但也已经有了一定规范。

就好似这开局破题。

虽然不像后来,要求对偶、对仗。

可明确要求,必须两句破题。

第一句,就是引述大儒注解。

就好像他划掉的包氏、朱熹注解。

每个时代,大儒对相同的圣人言论,都会根据时代的不同,时代的要求,或是细微,或是跨度十分大的进行全新的诠释。

第二句就是在契合大儒注解基础上,引申自己在一些细微方面的全新认识、诠释。

破题提出自己的论点。

他曾背诵过一篇,以传统文化为抓手,全新诠释君子不器,进而引申出:劳动不分贵贱,只有分工不同的文章。

那篇文章,大气磅礴,气势雄浑。

把酸臭清高,瞧不上劳动的旧文人,驳斥的体无完肤,生不出一点反驳的念头。

他也想要试着,把劳动不分贵贱,只有分工不同这个观念,植入到大明。

这并不是他想要博人眼球。

若想要博人眼球。

他知道,很多更加具有先进性、建设性、优越性关于君子不器的明朝中后期注解。

可那些,不是他想要的。

他只是想以这个为切入点。

希望能给大明现在这种网格化扁平模式,带来一点新的东西。

太祖,是个很复杂的人。

若是论惜民力、爱民切。

历数所有皇帝,太祖朱元璋绝对能名列前茅。

他是认同劳动的。

认同不存在不劳而获,以及不劳而获的不正义性的。

但他又通过人为的设置籍贯,把人分为民籍、军籍、商籍等等繁复的种类。

进而分出了三六九等。

把整个社会,割裂成一个个类似孤岛一样的网格。

生活在其中的普通百姓,被严格的束缚着,稍微转身,都会碰壁,碰撞到这种无形的规则壁垒。

这样的确有好处。

太祖用了和历朝历代一样数量的官员,实现了历朝历代,都没有达到的管理深度、广度。

官员的作用,就是维护这些规矩形成的网格,不被撕裂破坏。

不用陷入繁复的百姓之中。

有效的降低了管理成本。

可他却知道,这恰恰是历史上,大明朝越来越虚弱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然,他也知道,就他现在的身份地位,根本没资格插手这样一个重大国策。

所以他想从劳动者入手。

真正的劳动者,就是那些贫苦百姓。

先提升他们的地位。

比如那些收集夜香、提供刷马桶服务的秦淮河畔贫民。

他们付出劳动,换取报酬。

没有比他们,更纯粹,更具有正义性的人了。

本来他们应该是受人尊敬的。

但恰恰相反。

他们却是最让人看不起的。

虽然是劳动百姓,拥有民籍,可在人们眼中,他们比那些勾栏青楼中的贱籍风尘女子,也好不到那里去。

甚至还不如呢!

他想试着,从这个小的方面切入。

凡是真正从事劳动,无论是读书人自以为高贵的脑力劳动,还是秦淮河贫民收集夜香、刷马桶的劳动。

都是平等的,没有贵贱之分。

只要太祖皇帝能认同这个观念。

那么,未必没有可能改变现在的贵贱划分。

别小看一个小小,看似普通的认同观念的转变。

这种普遍共识认同发生的任何一点轻微变化,都会对整个民间社会的繁荣活跃、创造产出价值,产生难以估量的虹吸效应。

可他现在遇到了一个问题。

第一句,大儒注解中,凡事他能想到的,关于‘君子不器’的注解都不合适。

不器二字的诠释,有些大儒注解倒是相似能用。

可君子就完全不同了。

历朝历代的君子,在这些大儒眼中,都是品德高尚的读书人。

而他想要论证的则是劳动者。

“主谓宾,君子这个主语就与历朝历代大儒们认为的君子完全不同,他们的注解怎么用?”朱恪苦笑摇头。

当然了。

他不是真的没办法。

破题并不是要求,第一句,一定用大儒注解。

足够自信,可以自己以‘君子不器’这句原话,提出完全独属于自己的注解。

只是,据他所知。

从宋代开始,出现八股文章的雏形开始。

只有极少个别人。

敢直接以士子身份,注解圣人言论的。

说白了,这样干,首先就会给评阅人,一个狂妄自大的印象。

给阅卷人,先入为主留下这么一个印象。

没几个士子,有自信,能凭接下来的论证过程,彻底扭转阅卷人的感观。

所以极少有人这么干。

他相信,肯定有类似的大儒,提出过,把君子与劳动者联系在一起的论述。

毕竟数千年了,士人当中,还是出现过不少,不沽名钓誉,真正忧国忧民的人。

这些人都有自己对四书五经,独属于自己认知的注解。

可这些人不够出名,他们注解的四书五经传播不广,甚至有些,只有那种传世书香门第才有收集。

这也是这个时期读书人,为什么要花数十年,或许才能中举的原因。

收集所有大儒新注四书五经就不是普通人能担负的。

而把这些大儒的注释,全都掌握,那就更加困难了。

大家都用影响力最大,传播最广泛的,类似朱熹、包氏注解。

又会落于俗套平庸。

他学国学,学的也就是影响力最大的那几个人的注解。

“这是逼着我上梁山,只能狂妄一把了!”朱恪苦笑说着,神色却变得坚定起来。

他决定了。

自己做大儒才有资格做的事情。

自己直接重新诠释‘君子不器!’

虽然冒险,可他还是有底气的。

前世背诵过的那片文章,气象之恢弘,磅礴,能让天下酸臭旧文人尽折腰。

他就不相信,不能打动现在的士人。

不能通过后面磅礴之势,一举扭转评阅人先入为主的不好印象!

想到这里,他就不再犹豫,沾墨、提笔、草书挥毫……

求月票。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