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好脾气的朱标震怒(求鲜花月票)(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朱标瞪视,张嘴想说什么。

可看着朱樉、朱棡一副坚持的模样,便无奈摆手作罢,“你们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不管了,我也管不了你们,你们都长大了,有自己的主意了。”

这话可不轻!

朱樉、朱棡忙起身想要解释时。

一个东宫小吏匆匆忙忙跑进来,在朱标耳边嘀咕几句。

朱标脸都黑了,愤怒看向朱樉二人,质问道:“你们两个,是不是在朱恪的考号做手脚,把朱恪考号上面的瓦取走了!”

这是他岳父,在贡院关门前,派人送出来的消息。

朱棣震惊起身,看着朱樉二人。

“没有!”

“大哥,我们怎么能不知道科举的轻重,这件事情,绝对不是我们做的。”

朱樉二人郑重保证。

朱标也无法相信他们。

可现在贡院已经封禁关门。

想要入内,即便他是太子,也必须请示父皇,得到父皇的皇命才行。

而且这事儿揭露出来。

就父皇的性子,恐怕朝中不知多少涉及科举的人,要被牵连了。

别小看只是号房屋顶几块砖瓦。

动这几块砖瓦,影响科举。

往严重了说,那就是在刨大明江山社稷这座大厦的根基!

他现在,只能期望,这三天时间,天清气爽。

不然这对朱恪来说,太不公平。

一旦下雨糊了卷面。

恐怕就是朱恪不闹事,徐叔都不答应!

真以为当朝左相,天下兵权最重的魏国公徐达,这些年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皇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就是没有利爪了?

越是这种大权在握,本本分分的人。

惹急了,反击越发的凌厉!

“大哥,其实这也能看出,这就是人心所向。”朱樉看大哥情绪很不好,笑着说道:“不知有多少人,瞧不上这个姓朱的小子。”

啪!

“这不是人心所向,这是人性龌龊!无耻!”

朱标真的生气了,“大明朝内,如果都是这样一群,连是非对错都不分,连道理都不讲,只讲亲疏有别!只讲利益的人,那么我们大明就长不了!”

“有些话,自家人,大哥不愿意说。”

“可朱恪和妙云的婚事,真的让我们皇家损失了颜面!?”

“父皇不过是问了问徐叔的意见,双方别说八字一撇了,就是连笔都没拿起来!”

“且朱恪和妙云是两年前就有了婚约!”

“父皇为了朝廷的大政方针,不得不给朱恪、徐叔设下一点障碍,希望他们能知难而退。”

“不代表父皇如你们一样,不明白道理在那边!”

“我们不能因为自己是皇子,是皇室,就只要‘我觉得、我认为’如何如何,就不管别人的感觉,就不顾是非,不讲道理!”

……

咚咚咚……

“开始答题!”

“开始答题!”

……

锣鼓声响起,胥吏敲打着铜锣,在号房之间穿梭呼喊。

朱恪拿起笔,按照前世考试养成的习惯,甭管是答题,还是交白卷,首先工工整整写下自己的名字、籍贯、考区、考号。

然后沾着考场提供的浆糊,小心翼翼在姓名栏糊上封条。

然后把浆糊、水碗这些非考试相关的东西,放置在门外。

做完这些,他才开始看考题。

明初的科举考试,虽然提出了八股形式。

不过更多还延续了宋朝的形式。

主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八股,主要有两大内容,一是给出四书五经中的随便一句话,然后根据要求默写某一段内容。

这类题,其实就是填空题。

二是从圣人言论中,挑选一句话,让考生注解。

这道题就会拉开评分。

圣人言论,每个朝代,每个时代,都会被不同的大儒,重新注解。

时代的要求不同,大儒的不同,注解内容也有细微的差别。

而考生还不能照搬大儒注解的内容。

必须还要写出属于自己的理解。

所选大儒是否契合评阅者的心思,自己注解能否出彩,决定了这道题目的得分。

同时还必须考虑,科举当时,朝廷的国策,不能与国策向背。

总之,这道题十分麻烦。

而具体的作答,更是麻烦。

先要破题、然后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严格按照这八个部分,缺一不可。

格式被规定的十分严格。

就好像议论文体一样,先要提出论点,然后论据证明论点、最后总结论点。

八股只是更复杂。

限制了文体上的自由发挥。

所有考生想博得出彩,那就只能拿出真正的干货。

想如唐宋时期的科考,凭借一手好的辞赋,惊艳考官,不可能!

这样严格规定的目的很简单。

让南北考生的差距缩小。

随着经济向南转移,文化也逐步向南转移。

唐以前,北方善于诗词作赋的比比皆是。

而到了宋朝后,经济难移,文化也出现了十分明显的转移。

出现了南边文人骚客,远超北方的情况。

大明立国后,第一次科举,就弄出一个北方无一人中举的结果。

有鉴于此,八股被提出来。

身处这个时代,对科举进行了详细了解,他就明白以往认为八股误国,选拔不出优秀人才,恰恰是错误的。

八股通过限定体裁格式。

把那些华丽的诗词歌赋排除在外。

无法用大气磅礴、辞藻华丽的文采。

那就得拿出实打实的干货来。

干货恰恰是治国理政需要的,具有实干性、建设性、可行性、前瞻性、先进性的东西。

远远要好过那些空喊口号,看似华丽,实则内容空洞无味的辞赋。

这一届科举,这部分,就给了一句话。

不,甚至连一句话都算不上,只是一个成语:君子不器。

第二部分是策论。

第三部分是刑名。

这两部分,他并没有去审阅,而是直接整理好,放在旁边。

按照科举的规则,如果第一部分拿不到乙下的成绩,阅卷人根本不会看后面两部分。

他认为,这才是明朝科举最大的弊端。

策论是讨论具体治国案例,针砭时弊的。

刑名则是考察断案能力的。

这两部分,恰恰是为官中,最需要具备的能力。

可若是第一部分答不好,余下两部分,就是答出花,也没用。

因为阅卷人根本不会看!

不过,对此朱恪并未有什么牢骚怨气。

哪怕后面两部分,他比较擅长。

两世为人,他深知一个道理,没有改变规则的能力时,最好学会适应规则。

“真是量大管饱啊。”朱恪看着第一部分,厚厚一叠,不由苦笑。

他原本计划,花费一天半时间,答第一部分,剩下一天半,答后面两部分。

可头顶好几个漏洞,迫使他不得不改变计划。

必须要考虑到雨天。

第一部分耗时,必须压缩!

求鲜花。

五一看书天天乐,充100赠500VIP点券!

立即抢充(活动时间:4月30日到5月4日)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