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20章:大明太孙驾临倭国(1 / 1)

加入书签

更新最快就在仁者小说网,rz34.com

如果您还没有登录请点击:【登录】,如果您还不是本站会员请点击:【注册】成为本站会员!

「这,怎么会是这么回事,那公主殿下还跟着咱们一起回国吗。」

被放出来的真腊使臣们,便也在锦衣卫的通知下知晓了关于苏丹娜公主跟大明太孙之间的事情。

一时间全都懵逼了,不知道怎么处理。

听说是现在都跟着进了皇宫里头,那已经不是他们能够触及的地方了。

阿莫纳有些叹息的开口道:「能够成为大明太孙的妃子,这也算是苏丹娜公主的福分了。」

「大王子阁下原本是想要通过澜沧国大将军支持登临王位,现在若是有大明支持,也没人敢和大王子争抢了。」

「不过这大明牵扯到咱们高棉中来,也不知是好是坏。」

阿莫纳不傻。

关于安南也好,还是临近吴哥的占城,现在都有公主成为大明太孙的妃子。

看现在的安南,除了保留王室身份外,所有的国土实际已经被大明掌控。

占城长年跟真腊开战,自然是更加熟悉。

占城国中的乌丽城,可算是有名的大城,却在大明太孙一道令旨下,成为了皇孙朱允炆的藩地。

这等于是将自家城池拱手让人。

阿莫纳微微摇头,把脑子的想法给全部甩了出去。

自己怎么想其实不重要,不管是大明也好,还是大王子那边,都不是自己可以去触动的。

一路行来,阿莫纳对于苏丹娜印象不错,没有其他王子公主的刁蛮,人很天真,就是说话比较直接而已。

现在能够嫁给大明太孙,也算是修成正果了。

.....

入了皇宫的苏丹娜自然是非常兴奋,不过眼下朱英的心思已经是放到了吴哥王朝的身上。

怎么让大明的军队更好的介入到吴哥王朝之中,这也算是个技术活。

从大义上来说,不管是安南还是倭国,大明这边还是占据着道德高地的。

安南是胡季牦的反叛,倭国就更加不用说,不仅放任倭寇侵袭大明东南沿海,更是曾经杀害大明使臣,挑衅天朝上国的威严。

沦落到如今成为四王争霸的战场,可以说完全是咎由自取。

现在九州岛基本上已经是彻底的成为大明藩地了,倭国自己都已经是绝了收回的心思,只求是不再扩张领地便就万事大吉。

「诶,说到底还是人口储备太少了。」

朱英揉了揉眉头,稍微有些烦心。

看着到嘴的肉吃不到,这真是让人不爽。

倭国,北元,甚至是包括如今的西域,吐蕃,还有安南,占城这些地方,吸收了大量大明的人才。

有道是百年树木,十年树人。

教育是在大力普及,但是要等这些学子们成材,还是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本大明的人才储备,已经是越发紧迫起来。

尤其是随着海贸的繁荣,海商的地位开始增长,许多学子甚至于读书之后,也没了考取功名的想法,更愿意去出海经商。

主要是出海经商这钱来得是太快了。

以京师为中心,大明的经济开始朝着四周辐射,江南一带的赋税再高,都已经是不放在江南大户们的眼里了。

他们跑一趟海所赚取的收益,轻松的就能缴纳一年的赋税。

如果不是朱元璋严令禁止不得荒芜田地,只怕是大量的农户都要被招走跟着跑海去了。

「北方的形势不错,东海那些女真人,散落的蒙古人都已经被招安,咱看是到了大力开发黑土地的时候了。」

在朱元璋的心里,钱财固然重要,但粮食才是一切的根本。

从小饿怕了的他,最担心的就是粮食问题。

因为大孙推崇商道的缘故,所以朱元璋也没有再对商人进行打压,算是默许了商人地位提升。

而大明各地,大量官营,民营工厂建立,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种田哪有做工好。

往前一年的收成也不见得能换出三四个月的工钱来。

且不用担心天灾这些,只需要卖力干活就能得到温饱,这不比土里刨食要好得多。

农户的流逝,自然会影响到整体的收成。

朱元璋从岁入明细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大明宝钞的岁入呈现很高的上涨趋势,可有了高产作物大量种植的粮食赋税,增涨几乎都要停歇下来。

在这其中,高产作物甚至是占据了大头,大米小麦这些产量没有怎么降低,但也没有多大增涨。

是以朱元璋当然就把心思放在了黑土地上。

「其实爷爷不用太过于担心,黑土地自然是到了开发的关键,但我们大明实际上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缺少粮食。」

「海外地区这块,尤其是占城和安南,已经有不少商人承包土地,雇佣人进行种植。」

「那边的水稻产量很是丰富,一年有三熟四熟,且口感上更佳。」

「孙儿已经在引导一些大的海商进行粮食买卖,目前虽还未形成规模,但已经正在不断向我大明进行运输。」

「黑土地那边,不仅仅是汉人,亦是可引进草原各族,甚至是包括高丽在内进行联合开发。」

粮食是根本,朱英当然不会把所有的心思都花费在单纯提高经济上。

况且随着小冰河期的到来,黑土地开发的难度会更加提高。

反倒是南洋地区对于小冰河期的抵抗很强,毕竟那是热带地区,再冷都冷不到哪里去。

粮食生产这块更是不用过于担忧。

王朝的寿命向来是受到气候的影响,发展南洋地区则可以很大的程度上延续大明国祚。

只要熬过了小冰河时期,整个世界的人口都会迎来一次爆发。

简单点说,南洋地区就是大明的渡劫之地。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十万护送大明太孙前往倭国的将士基本上已经聚集到位了。

再过不久就能出发。

也是在这个时候,在高丽担任国师的姚广孝,收到了来自于朱英的信件。

「说服瓦剌围攻帖木儿,看来太孙殿下终究是没有忘了我。」

姚广孝很是高兴。

其实对于在高丽担任国师,真是让姚广孝提不起太大的兴趣。

李成桂完全不是姚广孝的对手,这就让姚广孝感觉到很是无趣。

因为三方制约的关系,尤其是涉及到高丽的归属问题,注定了姚广孝无法一家独大,只能是进行牵制。

金银财宝,权势地位这些对于姚广孝来世只是浮云,他更想的是施展自己的抱负。

仅仅只是攻占倭国那边,姚广孝完全没有太大的感觉。

主要是在对倭国的征讨中,高丽只是个辅助位,明军才是主力,这就让姚广孝感觉很没有存在感。

所以对于瓦剌之行,姚广孝就很感兴趣了。

倒是卫光有些不情愿。

「此去瓦剌,山高路远,我听闻那瓦剌之地穷山恶水,国师年岁已大,不若是请太孙殿下怜悯。」

姚广孝和卫光两人,一是在文,一是在武。

几年的相处下来,关系已经很是要好。

卫光担心姚广孝的身体熬不出这么长途奔波,亦或是到瓦剌后徒生意外。

却不知对于姚

广孝来说,合纵连横,游走于各方势力之中才是他最喜欢干的事情。

「多谢卫将军美意,这是太孙殿下的意思,也是贫僧的喜爱,自贫僧走后,这高丽就委托于卫将军多多担待了。」

姚广孝的话语中满是坚持。

卫光见国师如此,也没再坚持劝说,只是到军中去挑选最为强悍的将士,护卫这路途安危。

.....

在姚广孝出发瓦剌不久,朱英这里也是准备出发了。

或许是因为一些特别的关系,耕耘有两个月的时间里,苏丹娜竟然没有怀孕。

听到朱英要去倭国谈判,当即表示要跟着一起过去。

这路途遥远,携美同行也不是什么坏事,便就是带着苏丹娜一起了。

而真腊使团那边,在朝贡贸易结束后,也是带着大量货物返回吴哥。

时间点差不多的情况下,朱英也就顺势带了真腊使团一程,算是给苏丹娜面子。

长江出海口。

因为太孙出海的关系,最大的码头上已经是禁止民间商船靠近。

阿莫纳这些使臣们,眼神呆滞的看着码头上数百艘高如城墙般大小之宝船。

太孙出海,那当然是大明水师需要全力以赴的事情。

这两年新近打造的大福船,也就是宝船,全部都给拉了出来。

更是有十万水师等候,兼之十万将士随同,共计二十万总兵力。

其中更是有大量马船随行,运输上万战马。

这意味着这次跟着朱英一起到倭国的还有一万铁骑。

二十万兵力,加上倭国目前四藩王的十几万兵力一起,如果是武力取胜,都可以横推倭国了。

这给了倭国巨大压力。

「天啊,竟然有这么高大的楼船,先前我还以为是海边城池呢。」苏丹娜眼睛都亮了起来。

大明对于吴哥来说,陆兵其实不怎么担忧,可是水师就完全不同了。

吴哥王朝临海,自然海贸发达。

若是这大明水师进攻吴哥,则可以直接将吴哥王朝的海域全部封锁起来。

而吴哥根本不能抵抗。

苏丹娜的心里顿时就起了小心思。

只要能生出儿子来,是真的可以去继承吴哥王朝。

阿莫纳这些真腊使臣带着满满的震撼离开了,他要负责把消息传达到吴哥去,尤其是关于苏丹娜公主成为太孙妃子的事情。

而在朱英入海前往倭国的时候,倭国那边自然是提前收到了消息。

很难得的,整个倭国顿时陷入平静之中,四藩王也聚集在了倭国临近大明沿海的港口这里进行迎接。

「哟,四弟好久不见呐,听说最近是又得了座银矿,看来是收获不小。」

朱棡见到朱棣,嘴巴就没停过,直接就开启嘲讽模式。

朱棣现在可不惯着朱棡,反击道:「自然是比不得三哥得了两座,只是我听说最近三哥矿里的人手不够用了,现在正到处抓捕倭奴,可是费了不少的心思。」

「尤其是半月前,还被倭国的武士们给坑了一把,损失了不少士兵。」

「要我说啊,三哥还是不要过分了些,至少这些倭奴干活的时候,也让吃口饱饭,不然怎么有力气挖矿呢。」

「三哥你说是吧。」

朱棣的嘲讽让朱棡怒气大涨,但是却又没有反驳的机会。

本身朱棡的性格残暴,当初在大明藩地的时候,用草菅人命来形容都有些差了,如今转换到了倭国,治下的百姓多数都是倭人,那就更加不当回事了。

倒是因为商

会这边,所以一些极为残忍的手段没有展现,但从来也没有把倭国百姓当人看。

麾下的倭国贵族们,更是倒了血霉,什么地方大名,几乎都要被朱棡屠戮一空了。

在朱棣嘲讽朱棡的时候。

朱樉有些不悦的看向朱棣。

他怎么感觉老四在含沙射影的说自己呢。

就杀人方面来说,朱樉感觉自己还好,也就是屠了一座城池罢了。

要知道曾经次妃邓氏在的时候,朱樉在藩地更加残暴。

即便是老三比起来,都多有不如。

「二哥,我方才可不是说你。」朱棣看着二哥朱樉眼神不好,连忙笑着解释道。

已经是跟三哥死对头了,朱棣可不想去招惹二哥。

在朱棣的心里,二哥简直就是当初常遇春的翻版,从来就没有把人命当回事。

而其麾下的那些护卫们,一个个也是上下效仿,下手狠辣。

加上二哥宗人令的身份,朱棣多少是有几分忌惮。

历史上若不是说朱樉,朱棡死得早,朱棣也没有靖难之役的说法了。

单单是二哥三哥两人,就能轻易的压制住他。

其中关键是朱樉和朱棡,跟朱允炆的关系还算是不错。

「好了,你们之间的那点破事我不想管,大侄子不日抵达,大家都安分一些,莫要让大侄子难做才是。」朱樉也没跟朱棣计较。

其实就军事方面而言,朱樉是见识过老四的实力的。

真要说起来,其在燕城的发展,比之自己包括老二老七都要好得多。

在这其中,朱樉甚至是看到了父皇的影子。

朱榑在一旁就没什么话语权了。

从实力上来说,朱榑本身就属于大明皇子中的第二梯队,三个哥哥说话的时候,他也就只有旁听的份。

rz34.com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